地址:榆林市高新区振兴路1151号(榆林一院斜对面)  

邮箱 : svw2409@163.com  

联系电话:0912—3832711 

传真电话:0912—3524422 

编码:719000       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馥禧艾灸 > 谢氏灸法谢氏灸法

雷火神针

雷火神针,在民间流传已久。唐代陈藏器所撰《本草拾遗》中已有记载,盛行于明清。明初朱权之《寿域神方卷三》中云:“用纸实卷艾,以纸隔之点穴,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,待腹内觉热,汗出即瘥。”《针灸大成》、《外科正宗》均有记载。清朝雍正时有人撰编私刊。大多秘而不传,故几乎趋于绝迹。因操用时,实按于穴位之上,类似针法,故曰“神针”。

雷火神针,选用辛香行气、活血化瘀、温阳散寒、通经止痛之品如沉香、细辛等配以三年以上金艾绒,外用桑皮纸,用传统纯手工制作,气味芳香宜人,功效独特。

采用桑皮纸,纯手工制作,采用5年的金艾绒配有十几种名贵中药,如沉香,苏合香,乳香等。烟少,无需排烟,气味芳香宜人,安神定志,火力柔和,舒适,易出现灸感,效果明显。

雷火神针和太乙神针同是灸法之一。只不过是变格而已,配方不同,太乙神针是从雷火神针基础上发展而来,一元二岐也。 由此看来,用纸将艾卷上点燃,灸于人体之上,很可能是道家的发明,其为艾炷直接灸的实用,便携减痛、无疤的替代法之一

(1)施灸方法:
1、根据望,闻,问,切四诊,进行辩论施灸。选定主穴与配穴,分别记之以墨。先灸主穴,后灸配穴,主穴灸数多,配穴灸数少。
2、在酒精灯上点燃神针,叠加10层纱布放在穴位上。刚开始布凉,火要吹红,将燃着的一端直接按穴位上,稍留1~2秒钟,提起,吹去灰,再按,重复几次,纱布热了,不需吹火。因布层较厚,隔热不起泡,穴位处觉热很舒服。
3、施灸时,一定要把温度调整适宜,不可过高,也不可过低,热力过高,易伤皮肤,起泡,甚至溃烂感染,徒增病家痛苦;倘若热力过低,则药力不能透达,影响疗效,达不到治疗目的。
4、神针施灸应以一三五七九…计数,实按一次为一针,少则十七针,多则七七针,总以阳数奇数为宜。灸多少,根据病情而定。
5、施灸环境,应以窗明几净,清洁幽静之室为宜,以免扰乱神思。
6、针后,患者应静卧片刻,以使药气周流畅达全身经络,甚至病所,驱逐病邪。
7、针后,要注意饮食起居,不可饮冷贪凉,过饥过饱:冷暖适宜,保养元气,节戒房事,以助疗效。

(2)雷火神针的功能:
雷火神针是一种物理疗法,利用药物之性能与艾灸之热力,相互协助,透达经络,循行脏腑,用以调整机体功能,而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。它的功能可归纳以下几点:
1、扶助元阳,回阳固脱。阳气乃人身之本,阳气壮旺,卫外之气强实,外邪不易侵袭。
2、培补元气,增强体力,有扶危济弱之能。元气充足,诸邪不易相扰,即为有疾,正强邪弱,亦易速愈。
3、兴奋脏腑机能,促进新陈代谢,增强营养,使身体健康。
4、疏通经络,活泼机能,调和气血,促进血液循环,经脉通畅,气血调和,诸病易瘥。
5、温中逐寒,解郁散结。风寒湿邪客于经络,闭阻气道,而致诸般痹症,均可用此逐邪外出,使之病愈。
6、促使心脏机能,振奋心阳。心阳健旺,犹如日照当空,阴霾溃散,气急升发,衰弱之心脏,可使恢复。
7、对小儿之疾,尤为适宜。
8、对妇人之疾患,效果亦显著。
9、对肠胃病、风湿麻木及闪挫损伤之疾,其收效之快慢多由病史之久暂及病情之轻重而定,病情轻或为局部或为病初起,则见效快;若病情重或迁延日久,或属沉疴痼疾,则见效慢,需要较长时间治疗。

(3)神针十九条:
1、凡为预防保健者,皆宜灸以下穴位:大椎、关元、足三里穴。
2、凡左瘫右痪,痿软拘挛,半身不遂,角弓反张,或记忆力减退,气虚脱肛,昏厥癫痛等证皆宜灸以下诸穴位:百会、大椎、肩髃、曲池、合谷、手三里、足三里穴。
3、凡头痛眼花、泪出流涕者,宜灸神庭穴。
4、凡喉风胀痛,哮喘,噎嗝,咳吐痰涎或肠鸣气短等症,皆宜灸以下穴位:丰隆、膻中、气海、天突穴。
5、凡心腹冷痛,惊悸,痰食积郁,伏梁气蛊,结块如复盆,积聚症瘕,腹胀肠鸣,饮食不化等症,皆宜灸上脘、中脘、膻中、足三里穴。
6、凡腹胀气喘,积食成块,面色萎黄,反胃,呕吐不食或肠癖泄泻、腹痛,赤白痢疾等症,皆宜灸中脘、气海、神阙【填盐】、天枢、足三里穴。
7、凡男子阳痿,遗精早泄,久惫虚损,脐下冷痛;或小便频数,五淋白浊,偏坠疝气,囊缩;或妇人月经不调,气滞血凝;或腹痛气喘,面红如妆;或肌肉消瘦,四肢倦怠无力,腰酸腿困;或小儿夜尿等症,皆宜灸:肺俞、膏盲、关元、气海、中极、三阴交穴。
8、凡内障不明,云翳遮睛,以及胁下疼痛等症,皆宜灸:阳陵泉、足临泣、合谷、光明穴。
9、凡头额暴痛,或口眼歪斜,牙关紧闭,失音难语等症,皆宜灸:客主人、上关、颊车、地仓、合谷穴。
10、凡伤寒传经不解或结胸痞快、咳嗽吐痰、肚腹膨胀或肝气郁结,及妇人热入血室,寒热往来,手足心发热,头昏闷痛甚至谵语不休等症,皆宜灸:期门、三阴交穴。
11、凡风湿痹症,麻木不仁,或臂细无力,周身流注疼痛,及脱皮癞癣,隐疹,风疹,肉起白屑等症,皆宜灸:曲池、合谷、风市、血海、环跳穴。
12、凡小儿惊风,气喘咳嗽,呕吐痰涎等症,皆宜灸:尺泽、中脘
13、凡小儿肚腹膨胀,谷食不化,飱泄肠鸣,日泄无度,宜灸:脾俞、中脘、神阙【填盐】、天枢、气海、足三里穴。
14、凡中风瘫痪,腰膝强直,俯仰不便,牵引两胁,转侧不得,或风寒湿痹等症,皆宜灸:环跳、风市、阳陵泉、肩髃、曲池、合谷、足三里、绝骨穴。
15、凡咳嗽吐痰,痰食气膈,腹胀肠鸣,痃癖胃痛,胸隔闷痛,或腿膝酸痛,足痿难以任地等症,皆宜灸:肺俞、膏肓、中脘、气海、膈俞、足三里、三阴交穴。
16、凡诸般浮肿,腹肚膨胀、按之如鼓,四肢厥逆,胀满疼痛等症,皆宜灸:水分、关元、天枢、小肠俞、脾俞、三阴交穴。
17、凡诸般疝气,偏坠、阴囊肿大,阴缩入腹等症,宜灸:关元、曲泉、三阴交、大敦穴。
18、凡一切血症,吐血,鼻衄、便血、以及气血不和,反胃吐食、自汗、盗汗对症,皆宜灸:膈俞、肝俞、脾俞、血海、合谷、复溜穴。
19、凡烦躁易怒,气郁咳逆,目眩头昏,或悲泣失常等症,宜灸:肝俞、期门、章门、气海、行间穴



注意事项: 
此种灸法必须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使用,切勿模仿否则后果自负。

禁忌:
1、急性传染病不灸。
2、外科病如肠痈、胃穿孔、肠梗阻,忌灸。
3、大饥大饱、失惊、醉酒,缓灸。
4、温症,伤阴明显者,缓灸。
5、发高烧者,禁灸。
6、孕妇腹部、腰骶部,忌灸。
7、阴虚火旺者,慎灸。